我們都知道,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創業,都得先找到用戶的需求,然后去滿足他們的需求。而且,就算有些需求只有1%的用戶在用,它對你的產品也很重要。最近,迅雷看看前CEO郝志中就做了一次演講,談了一下怎么用需求去做決策。
郝志中說,用需求做決策,重點是要找到實際需求,這個實際需求要從用戶身上找。舉個例子,十年前,優酷土豆這些視頻網站剛興起的時候,都想學Youtube的方式,讓用戶自己上傳原創內容,但后來他們發現做不下去了,因為咱們的用戶和外國的用戶需求不一樣,不怎么愿意分享視頻,而是想在視頻網上看電影和電視劇。所以你做產品的時候,一定要從用戶身上找需求,這樣找到的才是實際的需求。
那實際需求有了,我們要怎么進行產品決策呢?郝志中說,從三個方面入手,先判斷需求的大小,然后分析需求的全過程,最后再判斷價值的統一性。
先說第一點,判斷需求大小。什么是大需求?普通用戶和目標用戶的高頻需求一定是大需求。但還有一種情況,鐵桿粉絲的需求也應該理解成大需求。舉個例子。有一家社交網絡公司,他們的核心產品是相冊,很明顯他們和QQ空間是競爭關系。這個公司的產品總監想開發一個私人相冊的功能,就是這個相冊外人看不了。其實這個需求是很小的,但如果有一個用戶愿意把照片傳到相冊,說明這個相冊對他很重要。那這部分用戶可能就永遠不會離開這個相冊,這樣的用戶對公司來說,絕對是重要的客戶。所以你發現了吧,雖然可能只有1%的人在用,但這樣的鐵桿粉絲的需求我們需要去滿足。那么既然都是大需求,我們該怎么處理?郝志中說,先滿足普遍用戶和目標用戶的大需求,再滿足粉絲用戶的大需求。當普遍用戶的大需求滿足得很好了,再花更多的時間去滿足粉絲用戶的大需求,讓產品的競爭力越來越強。
接下來我們說第二個方面,分析需求的全過程。比如百度音樂,它在內容來源這一塊做了很多優化。其實百度音樂只是個搜索引擎,為什么要優化內容呢?你可以想一下,如果你去百度音樂搜張學友的歌,結果搜出了一個網友翻唱的,而且還唱的五音不全,你以后還會用這個產品嗎?所以,雖然內容和搜索沒什么關系,但百度不能這么想,因為它需要滿足用戶需求的全過程,把更好的內容優先給用戶。就算這個需求是超出你的產品的,但你要讓產品做好,就這么做,這樣才有競爭力。
第三點,你要判斷價值的統一性。簡單說,就是你要做一個新產品的時候,要想一下這個新產品和公司原來的核心能力是不是一致。比如百度這兩個產品,百度貼吧和百度知道。百度做貼吧,是因為看到有很多用戶在后臺搜同樣的關鍵詞,比如超女火的時候,大家都搜李宇春,周杰倫發唱片了,大家就都搜周杰倫。百度就說,要不我們根據用戶搜索的這些關鍵詞,做個網絡社區吧,于是就有了貼吧這個產品。貼吧能成功,是因為關鍵詞搜索其實和百度搜索的價值是一致的?!鞍俣戎馈币彩且粯?,當時百度在后臺數據看到大家都會搜一些問題,然后后面跟著一堆回答,于是他們就做了百度知道。但百度也有一些產品,比如百度娛樂、百度財經,因為和它本身的搜索核心不太一致,所以很難成功。
所以,我們在用需求進行決策的時候,一共有三步,先判斷需求的大小,然后分析需求的全過程,最后再判斷價值的統一性。這就是需求驅動產品決策的整個過程。